市场汇总:市场反弹,但战争的迷雾依然浓厚
2025-04-09

股票市场今晚表现出色,正如我们昨天所预测的那样,亚洲市场也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适度的复苏。某些股票的估值看起来甚至相当诱人。但是我们得诚实地说:这只是适合那些有流动性、耐心,并且有4到5年投资视野的投资者。毫无疑问,几年后,你可能会怀念这些交易数据。但话说回来,昨天对我来说完全是交易者模式——一大碗意大利面式的反转交易,随便把所有超卖的东西扔出去看看哪个能粘住。有些真的粘住了,有些则没有。

但关键是——在我们对特朗普的关税行动如何发展没有明朗的看法之前,我们依然在盲目飞行。没有路线图,只有标题轮盘。

在欧洲,股市从过去五年中最糟糕的三天回调中反弹。美国股指期货在周一的过山车后,开盘前闪烁着绿色信号。国债在经历了剧烈抛售后小幅反弹,美元对主要货币略微下滑。

不过,我们仍然在波动的海洋中游泳。自从关税风暴以来,全球股市已蒸发了大约10万亿美元。随着贸易战头条不断涌现,投资者开始寻找任何看似能救命的东西。

通常情况下,这是我会拿出老套的“转折星期二”策略的时候——你知道是怎么回事:周日的恐慌滚动为周一的市场灾难铺平道路,然后纽约市场在最后时刻介入,接住了这把掉落的刀,到了周二,大家都在为反转敲桌子。

但这次不一样。这种市场太不稳定,太受新闻驱动,而且太脆弱,无法展现那种自信。我们并不在一个势头市场上——我们在一个跨界市场上。你要逐级交易,捕捉极端情况,同时一只眼睛盯着波动率计。当前的一切方向性的交易?那就像是包裹在标题风险中的掷硬币。

把事情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,即使是大投资机构现在也无法达成一致的行动方案。你看到贝莱德的拉里·芬克正在呼吁这是一种长期的购买机会——传统的“血流成河买入”信念。与此同时,高盛的策略团队却在挥舞警告旗帜,警告经济衰退风险加剧,可能会导致更深、更持久的周期性熊市。

这种分歧完全说明了问题——宏观叙事依然模糊,市场的信念普遍较低。当芬克在大举买入时,而高盛却在收缩,你就知道我们在潜行于迷雾之中。

没错,市场情绪已经低落到足以引发熊市反弹,而你可以在一些交易中看到这一点。但零售投资者在这一崩溃中重仓介入——别忘了:熊市不会在零售完全承认失败之前结束。希望必须先死亡。而我们还没到那一步。

所以当然,可以在跌幅中小心参与,捕捉超卖机会——但千万别忽视我们依然在刀尖上跳舞的事实。

这种波动性不仅仅是升高——它是历史性的。根据我的计算,自2015年以来,美国主要指数还没有经历过如此大的日内百分比波动。甚至连新冠疫情的崩溃都没有产生这样的市场波动。相信我,我经历过的不乏市场崩溃事件。

如果我非要找个类似的例子,那最近的一个平行在于2008年10月10日。那天我在交易美元兑日元,感受到了全面的风险规避——就像威利·凯迪式的垂直下跌。恐慌是真实存在的。但关键是:那一交易日标志着第一波垂直下跌的结束。之后,市场开始稳定下来——不是复苏,而是至少停止了自由落体的终端速度。

快进到现在,我们正在看到的混乱有着类似的指纹。但是与‘08年不同的是,这次不是由信贷冻结引发的——而是人为的、完全可避免的政策失误在触发它。上周的关税以当前的格式看,简直是个五级错误。我们得明确:纳瓦罗与卢特尼克搞砸了数字。他们在关税公式中混淆了零售和批发价格,导致关税的抬高约四倍。这不仅仅是马虎——这是灾难性的。

坦率地说,本该是斯科特·贝森特的时刻。他对宏观流动、货币动态以及市场的反身性理解超过几乎任何人。在他身后拥有合适的量化政策编码团队时,我们本可以建立一个经衡量的、互惠的数字关税框架——而不是促成全球清算的一张餐巾纸草图。

相反,我们却得到了一个破坏者。而中国呢?他们选择了孤立、报复,并在已经具破坏性的行为上加码,这使情况更糟。那部分是坏消息。

但亮点在于:超过50个国家做出了回应——不是用威胁,而是真正愿意参与和创造一个更公平、基于规则的贸易环境。这就是好消息。这是在全球化中可能产生更精简、更智能的版本的稀有对齐,只要我们能妥善引导。

我们将看看接下来的几周会发生什么。但一件事是明确的:波动性是一种症状。系统需要更聪明的操作手册——和更优秀的人在驾驶。

做好交易准备了吗?

只需少量入金便可随时开始交易,简单的开户流程,几分钟之内即可申请。

闪电执行 全天候客户支持

马上开户